溜冰是如此摩登
燕京大学女学生在冰场合影。
李志成
去年12月11日至21日,第30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瑞士举办。一百年前,北京的大学生们也开启了他们的冬季运动生活。当时的报刊从多个角度记录了这一景象。
《艺文画报》上的《北平的溜冰热》一文称,“每年冬季的溜冰游戏成为大众生活的一环”。晚清民国的北京溜冰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城市的各大高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大、清华、燕京大学等纷纷建设自己的溜冰场,女学生溜冰照片经常登上各类报刊。
清末民国时期北京溜冰潮流的引领者经历了历史的嬗变——在清末主要集中于满族八旗,至新文化运动前后,高校师生逐渐成为溜冰活动的引领者。1919年北大溜冰场建成,学校专门安设电灯二十余盏,溜冰场开放时间为“每日上午九时起至下午十时止”。那时北京的晚间休闲活动并不发达,甚至很多时候受到严格限制,深夜10点仍然开放溜冰场的情况十分罕见。
1929年12月12日,《大公报》刊登《北平溜冰场调查》一文。这年冬天北平师范大学的溜冰场报名已达四百人,因冰棚窄小,不得不有所限制,故非该校学生或附中学生,余均不能参加。1936年上海《电声》杂志一篇报道介绍当时北平高校的溜冰热潮:“溜冰在北平,可说是风尚一时。冰场的设立,真是到处皆是,在学校方面,如北大、师大、清华、燕京、工学院、女子文理学院、东大、女一中、华光……完全自设冰场。”
1937年卢沟桥事变,在京高校不得不南渡或西迁。抗战胜利后,北平高校的溜冰热潮很快恢复,1947年1月15日,上海出版的《益世报》报道:“各校都在准备修建溜冰场,复员的同学看得冒火,多数跃跃欲试。”
溜冰场是近代北京最早向女性开放的公共休闲场所之一。清末女性进出戏园、电影院等公共场所被严格禁止,民国初期禁令有所放松,但一般也都采取类似戏园里男女分区域就坐的方法进行性别区隔。1919年底,北京大学溜冰场向女性开放,引起社会关注,上海《时报》关于北京大学新建溜冰场的新闻中特别提及“有女宾休息室,女宾亦可购票溜冰”。
溜冰不仅是一项休闲娱乐,而且是对女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体育活动。1929年12月5日《北平日报》报道:“女子学院素重体育,兹闻该校当局,以学生娴熟溜冰者,尚属寥寥,为提倡学生户外运动起见,拟在该校礼堂后设一露天溜冰场。”《大公报》的《北平溜冰场调查》一文,也对北平大学女子学院建设溜冰场大加赞誉,“为提倡溜冰运动起见,业于操场内搭好冰棚一座,诚开女子学校中空前创举。”
男女混合的普通高校里,女学生对于溜冰运动既热爱又恐惧。1934年《大学新闻(北平)》刊登了《朝阳大学:溜冰场上大有人满之患》一文,介绍女子溜冰场景:“一些带贵族式的小姐们。因为还没有打破羞怯的闺秀气味,白天现身于冰上者寥寥。每至夜幕袭来,却给了她们一个好机会,因为万一不幸摔一跤,观众们也分不出是哪一位,对于她们所谓的面子无伤大雅,这样她们何乐而不为呢?”
女学生溜冰并非仅限于校内,北海等溜冰场均有她们的身影。上海《女声》杂志刊登《北平的女学生(上)》一文,介绍北海的溜冰场游女如云,而且大学中学女生最多,惊叫嬉笑中,藏着多少爱娇。
当我们喜迎北京冬奥盛会之时,追忆百年前高校师生引领的古都溜冰时尚热潮,无疑对城市冰雪运动发展历史有了更为鲜活的认知。(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来源:北京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