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睿成功的秘密:FIBA是比NBA季后赛更强调对抗性的“炼狱场”
83-76战胜安哥拉的比赛,功臣有很多。比如合计轰下36分的“二胡”胡明轩和胡金秋,比如全场只休息了两分钟的李凯尔。
但纵观整个中国男篮的四场比赛,相信没有人会反对把球队的“SVP”(败者mvp)颁发给赵睿。
小组赛场均15.3分,12中6的三分,不仅是场均得分不足80的中国男篮唯一尖刀,更是攻防两端都不不吃亏的强悍外线。
今天更是拼到了抽筋(但愿)下场,哪怕这次中国男篮失败回家,相信大多数球迷对这位曾经脾气火爆的前广东后卫的印象都会有很大的改观。
虽然被口诛笔伐,可这支中国男篮其实已经基本汇聚了CBA联赛中最顶尖的内外线球员。
其中周琦、王哲林、胡金秋都是各自球队的内线支柱,赵继伟、胡明轩以及被淘汰的孙铭徽也都是各自球队掌控进攻的核心。
那么为什么只有赵睿,坐到了CBA和国际比赛中表现基本持平,甚至是在担负了比在广东队更为繁重持球任务的情况下呢?
对抗性(Hustle)才是CBA与FIBA顶级比赛的鸿沟,没有扎实过硬的身体运用能力,平时再精湛的技术能力换了一个更强硬的环境也无法发挥出来。
这也是为何乔尔杰维奇放弃了国内的大部分控卫,只带了三位控卫出战。
也是王哲林谢这样曾经单场61分的联赛mvp,到了FIBA比赛连空蓝都能投成“过桥米线”,
赵继伟这样CBA的组织大师,到了这里漂亮传球屈指可数的原因。
一力降十会,任凭体育比赛千变万化,这一点基础规矩始终未变。
如果把一名篮球运动员比作一个装水的玻璃瓶子,那么他本身的技术能力(运传投防抢)就是瓶子里的水,而身体的对抗能力就是瓶子的硬度。
只有在瓶子坚固程度相当的情况下,讨论水的多寡才有意义,
如果瓶子一碰就碎,或者出现裂痕,那么水的多寡已经无所谓了。
以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黄金一代”为例,能在94、96两次世界大赛中杀进八强。一是吃到了当年欧洲篮球水平还未崛起的红利,二是在当时身体条件虽然吃亏的情况下,依然能凭借技术优势和长期集训培训的体能储备周旋。
但那两届大赛,球队得分王胡卫东也只有15.2分和12.3分,而后来在联赛中大杀四方、“杀神”级别存在的孙军、刘玉栋、巩晓彬,王治郅,其实到了FIBA赛场都会打折扣。
到了新世纪,虽然中国男篮的重心从外线转到内线,从黄金一代到了三大中锋。
但那时外线的刘炜、朱芳雨、李楠以及之后的王仕鹏、孙悦,虽然在技术层面跟上一代的阿的江、吴庆龙、胡卫东、孙军、郑武们有不小差距。
但在身体力量、对抗级别上得益于更加职业化、科学化的训练,反而更加跟得上FIBA的节奏。与博迪洛加、胡安·纳瓦罗等顶级外线对抗时都不吃亏。
这也是中国男篮在拥有三大中锋+易建联的情况下,长板够硬、短板不破,连续三届世界大赛(两届奥运会+一届世锦赛)杀进八强的重要原因。
当今FIBA世界篮球的发展,是取决于高对抗的强度下还有多大把握发挥出自己的技战术能力。
奥运会、世界杯等大赛的节奏和尺度,更接近于欧洲联赛和欧冠,这也是为什么看惯了NBA和CBA的球迷,每次世界大赛都会惊叹于对手的比赛强度和节奏,而我们的球员一到了这样的场合就仿佛不会打球了一般。
周琦就是一个最高的例子,当年哪怕在CBA呼风唤雨也改变不了外界对他“软”的印象。可到篮球水平最接近欧美的澳大利亚联赛淬火了半年,比赛气质和对抗强度的提升肉眼可见,与如今一年不打球的浑浑噩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仅仅是CBA和中国男篮,其实哪怕是FIBA世界之外最强的NBA和美国男篮,同样因为对抗性的不足而吃过亏。
2006年福冈世锦赛是最好的例子,那时痛定思痛、立志革新的梦七队虽然坐拥刚刚在总决赛超神的德韦恩·韦德,刚刚用场均30+6+6打出生涯第一个巅峰赛季、常规赛mvp评选第二名的勒布朗·詹姆斯。
以及乔·约翰逊、布兰德、保罗、甜瓜等现在看来风格各异、球风扎实的NBA大小球星。
但在老K教练复出后率队的第一届大赛,他们还是在半决赛中输给了欧洲冠军希腊。
如果看过那场,应该记得希腊队如何用高级别的对抗和精准的投射让梦七队完全没有脾气,以及那个矮胖子绍特安尼迪斯是如何碾压他们,从而得到了“小鲨鱼”的绰号。
之后美国只有请出了科比、基德这两位当时NBA身体条件最出色的一、二号位,配上勒布朗、韦德、保罗等更加成熟的新一代球星,才在08-12重新统治了NBA。
而之后的14西班牙、16里约两次世界大赛则是纯天赋实力的碾压。
当“梦之队”没有绝对实力上的优势时,对FIBA比赛对抗上的不适应,几乎成了他们的“死穴”。
如果说2019年世界杯的失利是意外,那么2021年东京奥运会则再次证明了美国男篮想要继续在世界称霸,光靠他们如今那种“温室”级别的对抗环境培养不出来真正的顶级篮球手。
凯文·杜兰特这种无差别大杀器是他们最终夺冠的第一功臣,但队中除阿杜以外发挥最好的并不是后来的75大、以投篮过硬著称的利拉德,也不是联盟力挺的新一代得分手塔图姆、布克和拉文。
而是平时不显山露水,但到哪里都是扎实强悍的“滚刀肉”朱·霍勒迪。
技战术能力的积淀是基础,是靠日积月累的训练和比赛磨砺出来的。但切不可做井底之蛙,把低级别比赛中的强悍当做永恒不变的印象。
面对不同的对抗级别,能否保持应有的技战术水平,才是衡量我们男篮日后发展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