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他拿奥运冠军 金牌教练于杰和他弟子的故事
于杰教练
8月24日,结束隔离的于杰回到了家中,他的家距离训练局仅仅只有几公里,但他上一次回家却已经是差不多两个月之前的事情。
8月26日,匆匆收拾行装,于杰又踏上带领队员前往武汉备战全运会的旅程,这一次他离开的时间又将超过一个月。
作为中国男子举重队的总教练,于杰已经习惯了这种以训练地为家的生活,妻子黄丽娟也同样已经习惯了独自一人将家里的一切扛起来的生活。
于杰的这种忙碌是从他2007年进入中国举重队开始的,转眼14个春秋过去。他换来的不仅是个人从普通教练到总教练的进步,还有五位嫡传弟子4人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总共拿下5块奥运金牌2块奥运银牌的佳绩,而仅有的一位还没有拿到奥运金牌的弟子田涛,已经将目光投向了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
“跟着他,拿奥运冠军!”这不仅已经成为弟子对于杰的信赖,也成为了中国男子举重队几乎公认的“冠军定律”。从一名“战绩平平”的举重运动员,到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唯一带队实现全员夺金队伍的总教练,于杰作为“金牌教练”的传奇依然在延续。而且,他透露,即将开始的全运会上,他将尝试发现“潜力股”,寻找自己的新弟子……
廖辉,于杰的一件“艺术品”
2006年,已经几乎“淹没”在八一队的廖辉与已经默默当了14年教练的于杰走到了一起。对于这一对师徒的相遇,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引起任何的关注。所以,短短的一年半之后,当廖辉登上北京奥运会冠军领奖台时,圈内普遍认为“于杰放了一颗卫星”,而对于杰本人来说,他认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自己终于完成了“一件艺术品”。
廖辉是顶着“湖北神童”的光环进入八一队的。出生于湖北仙桃的他本来希望从事的是体操训练,所以对少体校举重教练在他7岁时投来的关注目光,他选择了拒绝,直到3年后,他才终于选择了接受。接下来的路可谓一帆风顺,13岁进省队,17岁进八一队。但是,随后的日子好像就变得不那么美好了。在八一队的前两年,他虽然依然是大家公认的“举重坯子”,成绩却一直徘徊不前,直到他转到于杰的手下。
身高1米82的于杰看上去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举重人”:练举重的?这么高,不可能吧?事实上,于杰体育生涯的起点确实不是举重,而是铅球与铁饼,直到1985年3月进入八一队,他才半路出家练起了举重,而且是绝对的重量级——100公斤级!作为一名大级别的举重选手,于杰是标准的身高体壮心细,善于用脑思考问题,所以尽管他作为运动员的最好成绩只是1989年在伊拉克举行的国际杯的冠军,1992年当他因病退役的时候,他的教练便认定他是块当教练的料,将他留在了八一队。
于杰在八一队教练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而且即便是在八一队他也是看上去最默默无闻的那一个。但,他也一直都是在默默努力的那一个。2007年3月,他带的队员赵启获得全国冠军,进入了国家队,他也跟着成为了国家队的教练。此时,廖辉跟着他训练也有一年的光景了。不过,尽管这一年的时间小伙子进步神速,在于杰的指导下基本弥补了抓举的弱项,但当时国内69公斤级的所有运动员面前,都有两座几乎难以逾越的“大山”——同是奥运冠军的大神,张国政和石智勇!
于杰做出的选择是:让廖辉直接面对“两座大山”。经过一番努力,他说服国家队的领导让廖辉成为了一名编外队员,就是可以跟国家队一起训练,但食宿等费用都需要自理。而为了不让廖辉有经济上的顾虑,于杰选择了由他来支付这些费用。于杰做出如此选择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让廖辉面对挑战,一方面让廖辉树立信心。结果,在福建马江基地的两个多月训练下来,廖辉便赢得了张国政的公开称赞:“这个小孩太厉害了!”因为“厉害”,廖辉很快也就成为了国家队的正式队员。
不过,直到2008年的奥运选拔赛以355公斤的总成绩拿下冠军并创造新的全国纪录之前,外界一直认为将代表中国参加北京奥运会的都是张国政与石智勇。对于弟子的进步,于杰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对于外界的追问却一直都是笑而不语。直到2008年8月12日廖辉拿下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第13枚金牌,他才终于对外吐露心声:“我完成了一件艺术品!”
从开始带廖辉,到将廖辉推上奥运冠军的领奖台,于杰总共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这让很多圈内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认为是于杰改变了廖辉。不过,时至今日,谈起廖辉,于杰更多的还是对廖辉本人称赞:“他身体素质好,爆发力与协调性也都很好,再加上非常有韧劲,所以他能成为奥运会冠军更多的还是他自己付出与努力的结果。”但在廖辉口中,却只有一句话:“啥也不用说,他是我的绝对恩师,没有他就没有我的奥运夺冠。”
吕小军,“军神”奇迹一手
关于吕小军与于杰的结缘,外界一直盛传这样一个段子:2008年奥运会夺冠后,廖辉向吕小军推荐了自己的恩师于杰,“跟着他,一定能拿到奥运会冠军的”。因为廖辉的推荐,于是吕小军转到了于杰的门下。
对于这一传言,于杰笑着澄清:“没有的事。小军2005年进国家队,2006年就已经回天津队了。天津体育局与中心领导在2008年底找到我的时候,更多希望的是他在2009年的全运会上能够有好的表现。”因为这样的机缘,于杰和吕小军在2009年2月走到了一起,地点同样是在福建马江基地。“因为升到77公斤级后一直没有什么表现,小军当时甚至已经产生了退役的念头,但我看了他的情况后,觉得他不仅力量大,而且稳定性也相当不错,就是挺举的技术相对粗糙了一些。所以,接手后,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帮助他重新树立信心。与此同时,我将八一队的严格管理落实到了他的身上,不管别人几点睡觉,他必须在10点之后就必须休息。”
半年的磨合下来,吕小军进步明显,先是在全运会上获得了亚军,成功重返国家队,紧接着又在一个月后于韩国高阳举行的世锦赛上获得抓举与总成绩两枚金牌并同时打破了这两项的世界纪录。这一战不仅让吕小军彻底恢复了自信,也让他看到了征战奥运会的希望。
果然,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吕小军不出预料地登上了冠军领奖台,此时距离他转投于杰旗下也就是三年多一点的时间。虽然外界的传言被证实并不存在,但跟着于杰拿奥运冠军却变成了事实。
也正是伦敦奥运会一役,让吕小军“破圈”——他的技术与能力得到了举重圈的肯定,他的肌肉线条则得到了健美圈的欣赏,使他拥有了大量的国外粉丝,“军神”的称号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开。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举重圈属于首次,放眼整个中国体育,也都属于屈指可数。
有意思的是,在收获外界欢呼声的同时,吕小军也收获了一次“挫折教育”:2015年在美国休斯敦举行的世锦赛,吕小军是最受关注的选手,他比赛那天,可容纳七、八千人的体育馆座无虚席。“当时那种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开演唱会一样,结果我一兴奋,尽顾着享受观众的欢呼声了,思想不够集中,三次挺举全部失败,砸了!从那之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做人,还是应该低调,要脚踏实地。”回顾当时的经历,吕小军语气轻松,就像诉说别人的故事一样。不过,于杰却为此自责了很久:“这对我也是一个教训,要全方位调整好运动员的情绪与状态,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2009年就心生退意的吕小军,在时隔13年之后获得东京奥运会金牌,成为了举重历史上年龄最大的奥运会冠军。而且,至少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停下来的计划。对此,于杰的态度是:“外界习惯于用年龄来判断一个运动员是不是该停下来,但我对小军说,你坚持多久,取于你自己的身体,如果没有伤病,又还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不继续下去呢?”
顺便说一句,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凭借体重优势战胜吕小军拿到奥运会金牌的哈萨克斯坦名将拉西莫夫在2021年初已经被国际举重联合会禁赛。原因是根据世界反兴奋剂组织的通报,拉西莫夫在2016年期间出现了“调换尿样”的违规行为。虽然最终的处罚目前尚未公布,但只要他的违规行为出现在奥运会之前或者期间,那么他的金牌便将被剥夺。虽然于杰和吕小军早已知道了相关信息,但两人对此的态度相当平静:我们不管别人,我们就做好自己!
龙清泉,让金子再次发光
龙清泉的成名战出现在2008年8月10日的北京奥运会。当时尚未满18岁的他刚刚进入国家队,便在56公斤级的比赛中成功登顶,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举重奥运冠军。两天之后,于杰带领的廖辉夺得69公斤级的冠军。
基于龙清泉的年龄与能力,他的未来被普遍看好。但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的国内选拔赛上,龙清泉只获得亚军,最终与伦敦擦肩而过。其后的一段时间,他的状态也是起起伏伏,及至2014年的全国锦标赛,他更是跌到了第六名。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龙清泉转到了于杰的手中。
对于龙清泉的状态,于杰是这样总结的:“他年少成功,能力也摆在那里,但是,也许正因为身上的光环,使得他心里想练好,又担心表现不好被别人说,变得有些患得患失,结果训练反而变得不那么扎实起来。”基于这样的分析,于杰对龙清泉的要求首先是心态归零,从不利的状态中跳出来。
方向正确,进步随之出现。先是2015年的全国亚军,然后便是2016年的全国冠军,终于再次拿到了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及至里约奥运会的决战时刻,他与朝鲜名将严润哲的较量更是惊心动魄。抓举中,龙清泉第一把132公斤成功,第二把135公斤失败。与此同时,严润哲的抓举成绩则定格在了134公斤,由于严润哲是这个项目挺举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因此抓举必须扩大优势方有可能战而胜之。于是,龙清泉的抓举第三把,于杰果断地要了137公斤,结果一举成功,确保了对严润哲4公斤的领先优势。
接下来的挺举比赛,更是精彩纷呈;龙清泉第一把161公斤,严润哲直接165公斤成功;龙清泉第二把166公斤,严润哲169公斤失败,比赛的“胜负手”就此出现——第三把,龙清泉先是要了171公斤,将依然试举169公斤的严润哲提前逼出,严润哲终于成功,总成绩定格在了303公斤。此时,于杰又适时将龙清泉的第三把降为了170公斤。直冲土耳其名将穆特鲁已经保持了长达16年之久的305公斤的世界纪录,结果龙清泉成功地举起这个自己从未在任何比赛中举起的重量,将奥运金牌、奥运纪录及世界纪录同时收归自己的名下。
金子再次闪光,于杰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带给龙清泉的突变也震惊了整个举重界,但他本人只是笑笑:“龙清泉的底子好!”
谌利军,创造术后夺冠的新奇迹
于杰接手谌利军的时间同样是在2014年的下半年,与龙清泉同一时间。所不同的是,谌利军是以全运会冠军的身份出现的,他在训练与比赛中所表现出的能力,让几乎每一个人都看好他的未来。于杰接手之后,谌利军的成绩也是稳中有进,奥运会的夺冠似乎也只是水道渠成的事情。但让于杰绝对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位实力突出的运动员,带给了他执教生涯近乎最大的两次考验。
第一次考验出现在里约奥运会。当时谌利军的实力可以说是所有参赛选手中最强的,用于杰的话说:“以他当时的能力,甚至只是两个开把重量就已经可以让他登上冠军领奖台。”但真实的情况却是,因为急降体重带来的严重身体反应,他连续两次试举都以失败而告终,而且更要命的是,他此时身体的抽筋已经严重到让他根本无法继续比赛的程度,最终只能选择退赛。这样的情况不仅是谌利军第一次遇到,也是于杰乃至整个中国举重队第一次遇到,甚至在整个世界大赛中都是极其罕见的现象。“大家都知道赛前降体重对运动员是一个重大的考验,但是如此极端情况的出现还是给我们上了一课,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也成为了我们作为教练员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的一个重大问题。”时隔五年,提及当年的情形,于杰依然唏嘘不已。不过,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于杰一直不断地在鼓励谌利军:“咱是军人,就是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谌利军带给于杰的第二个考验则出现在2020年的10月。在浙江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上,谌利军右臂三头肌肌腱断裂,专家的意见是必须马上手术。正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更何况谌利军还肩负着冲击奥运会金牌的使命呢?!没有退路,只有咬着牙往前走。“他是10月22号受的伤,27号进行的手术,在医院住了三四天后出院,在训练局公寓调整了三四天之后便赶到了宁波集训地,边治疗边恢复边训练。这个挑战实在是太大了,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问题都有可能前功尽弃。”回忆谌利军受伤的那段经历,于杰的语速甚至都在不知不觉中加快了许多。
最终,奇迹出现,2021年4月在乌兹别克举行的亚锦赛上,谌利军成功夺冠,其333公斤的总成绩已经接近自己的最好水平,让师徒俩同时看到了参加东京奥运会的美好前景。有意思是,本来应该“最省心”的谌利军,甚至直到7月25日的决战时刻还让于杰经历了一次“心情过山车”——抓举比赛,谌利军只成功了一把,落后对手6公斤。挺举比赛,又到了必须放手一搏的时候了。于杰先是叫了178公斤,将抓举第一的哥伦比亚选手率先逼出,然后又利用规则,将重量降到175公斤,确保谌利军可以轻松举起。第二把,于杰叫了185公斤,继续将对手逼出,而在对手最终举起180公斤并将成绩定格为331公斤之后,又果断地将重量提升到187公斤,结果谌利军一举定金牌,挺举只用了两把便结束了战斗,从跌倒的地方扬眉吐气地站了起来。谌利军的能力,于杰的战术,既让外界看到了这对军旅搭档的智勇双全,也让更多人领略到了举重比赛的惊心动魄与精彩刺激。
田涛,目标就是奥运冠军
在于杰的几位“嫡传弟子”中,田涛是唯一一位目前还没有获得奥运冠军的,而对于这位与自己当年级别最为接近的弟子(96公斤级),于杰的心愿同样非常简单:将他带上奥运冠军的领奖台。
田涛在2019年世锦赛上以410公斤的总成绩夺得冠军,这也让所有人看到了他在东京奥运会上实现一番作为的曙光。然而,奥运会的推迟以及2021年4月他在亚锦赛前膝关节的突然受伤,让他的东京之旅化为了乌有。“虽然田涛在受伤的情况下依然夺得了亚锦赛总成绩的冠军,但396公斤的成绩显然不是很理想,再加上每个队最多只能有4个参赛名额,所以我们最后时刻只好放弃了田涛。其实,如果他去,应该同样有机会冲金牌。”说到田涛在最后时刻的落选,于杰依然有些遗憾。事实上,东京奥运会96公斤级冠军的最终成绩是402公斤,距离田涛2019年的410公斤还有不小的差距。
田涛是在2013年成为于杰的弟子的,当时他刚刚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肘部受伤,不仅训练不够系统,状态也不是很好,尤其是受伤后的心理阴影对他训练的影响相当之大。所以,于杰接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想尽办法为他治疗伤病,帮助他从阴影中走出来。“他的身体条件相当好,所以只要解决了伤病方面的问题,提升几乎是必然的事情。”基于这样的认识,尽管田涛在跟随自己训练差不多一年时间后的表现依然是成绩没有明显提高,于杰却一直很淡定,相信他的“脱颖而出”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终于,2014年,田涛开始迎来了爆发。9月的仁川亚运会上,他战胜伊朗名将罗斯塔米,获得了冠军。而此人也恰恰就是两年后在里约奥运会上战胜他的那位。“其实里约的时候田涛便已经具备了冲冠的实力,但由于他在抓举、挺举的前两把都没有成功,造成了没机会再表现的尴尬局面,最终输给罗斯塔米获得亚军,应该说问题就是出在了自己身上。”也正是这次遗憾之后,于杰将抓成功率作为了田涛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今,田涛在这方面的进步已是有目共睹。
因为受伤的原因在最后时刻与东京奥运会擦肩而过,田涛虽觉得遗憾,但也完全理解,毕竟站在于杰与国家队的角度,确保状态最佳的选手出现在奥运赛场上才是更重要的,更何况最终派出的4名队员全部站在了冠军的领奖台上。更重要的是,他相信,只要自己跟着于杰教练一起坚持下去,那么三年后的巴黎奥运会便依然有机会。事实上,这既是田涛的梦想,也是于杰对田涛提出的要求,更是两人共同的目标……
(酷鹿体育文 图源自网络)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