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场“3+3”带来新思路,中锋元素缺失再成曼联成主要矛盾
凭借着B费的进球,曼联在英超第4轮客场1-0取胜南安普敦。连场胜利,让滕哈赫与弟子们的压力骤减,同时,也会坚定滕哈赫的“改革”决心。
从首轮对阵布莱顿时的后场“2+1”站位,到此番对阵圣徒时的“3+3”布局,滕哈赫的调整异常频繁。进攻组织构建呈现出新思路的同时,曼联逐渐规避了前2轮被对手抢爆后场的尴尬。但球队的问题依然明显,就是中锋位置上依然存在巨大不足。
【破高位,滕哈赫4场4个样】
此前对阵布莱顿、南安普敦、维拉等非Big6球队,曼联总是打得非常辛苦。本质上还是对手们顺应了“时代潮流”,打出了压迫性很足的对抗足球。
曼联破高位以及跑动对抗上的短板,展现的淋漓尽致。
滕哈赫上任后,曼联对于德容的苦苦追求,核心原因还是德容具备优秀素质,能改善曼联的中后场结构,去规避这个问题。引援无法到位,那滕哈赫就需要进行内部挖潜,或根据现有的引援搭配后场结构。现实情况一度非常不理想,联赛前2轮曼联被布莱顿与布伦特福德抢出了后场“惨案”。滕哈赫在压力之下的革新,也开始呈现出全新的方向。
从4轮联赛的球队站位情况来看,曼联后场进攻组织的站位,变化趋势非常明显。
图1:前4轮,曼联首发阵容的平均站位
从平均站位上来看,曼联前后场皆有变化,但最大的还是在后场。
首战布莱顿,双中卫与弗雷德组成后场“2+1”结构,然后两个边后卫交替回撤拉边做辅助;对阵布伦特福德,埃里克森大幅度回收,但身边是搭配弗雷德这个机动点;双红会对决利物浦,曼联双边后卫的平均站位“终于”低与后腰;昨晚对阵圣徒,曼联则是形成了一个横向站位异常有层次的“3+3”。
这个3+3站位,可以找到双中卫与拖后后腰形成的2+1组合,但更多的,是埃神来到了他熟悉的左中场位置。这样的变化,会让曼联最大幅度的改善后场的出球环境。
图2:客战圣徒,曼联后场3+3的变化站位
这种变化站位,进一步拉开了后场的宽度与空间。“释放”前场的同时,也因为达洛特更多的前提,让中场线具备很“宽松”的作业环境。而且,也会因为马拉西亚等小个球员的登场,带来跑动与接应上的机动性。
实际效果如何呢?
图3:曼联后场3+3运转下,能打出流畅的配合(1.5倍速)
曼联的这种运转,能将球成功的交到前场,这也是圣徒没有像过往那样在上半场实现对曼联后场“绞杀”的关键原因。但从这个gif来看,曼联把球打到前场之后就丢失了球权。原因其实也很明显:锋线没有支点对抗,圣徒中卫非常轻松的就能化解。
【上埃兰加,解决不了锋线本质短板】
曼联前场的阵容结构问题突出,简单来说,就是球员“单项素质优秀,但全面性缺失”。这一点,在此前说过很多次。同时,前场缺乏对抗的短板,也异常明确。
埃兰加在上赛季的上位,有着曼联前场缺兵的“意外性”。但另外的重要原因,就是埃兰加愿意跑动、愿意对抗。
连续2场比赛让埃兰加首发,一方面是因为马夏尔遭遇连续伤病,另一方面就是埃兰加能用跑动与对抗弥补曼联锋线上的元素缺失。简单来说,就是埃兰加可以跟马夏尔/拉什福德在一起,搭配出曼联需要的中锋的一些元素。这样,曼联在前场才可以拿住球,并寻求让皮球流畅运转起来。
埃兰加这场的首发,为何没有呈现出双红会时的效果?因为圣徒边锋杰内波逐渐被改造成了边后卫,他这种具备体格、柔韧性的球员对于埃兰加的限制非常成功。即便是埃兰加异常努力,也只是维持了60分钟的“兑子”。
在这种情况下,曼联锋线上的问题就更加清晰:拉什福德又刷出了“球场惨案”。也就是上图3中,曼联能打出流畅配合,但球到了锋线位置,就被圣徒中卫给“轻松安排”的原因。
图4:结合图3来看,拉什福德在中锋位置上的问题非常明显
拉什福德依然没有走出应力性骨折带来的影响,但他缺乏对抗以及背身素质的问题还是非常明显,这也是现在诸多“现代前锋”的普遍问题。
更关键的是,拉什福德依然没有“中锋思维”。一个关键的体现,就是在本方冲击对手时的选位。尤其是作为中锋要狠插对方腹地,去搅乱对方的站位,不让对方上提围抢本方进攻球员。
图5:拉什福德与埃兰加的选位,其实可以更好?
从上图可以看到,曼联左侧进攻中马拉西亚前插肋部后,送出了他最擅长的倒三角传递。而拉什福德呢?“早早地”做出了回撤外围要球的举动。马拉西亚的倒三角传递,经历了埃兰加的策应后,圣徒防线瞬间上提完成了封堵。如果拉什福德在队友冲击肋部时来到禁区呢?是不是效果更好?
这样的“如果”,并不严谨。但可以结合季前热身赛的一些情况去看,比如,埃兰加“错进错出”地助攻马夏尔的进球。
图6:热身赛中,埃兰加与马夏尔的“拼凑”式进球
【结语】
拿下两连胜,并不意味着曼联走上了前行的快车道。因为,球队的问题依然非常多。
但让人欣喜的是,滕哈赫在真切感受到了“英超强度”后,进行了不断地变化。从后场的人员以及战术结构调整开始,曼联逐渐呈现出了比较好的破高位态势。接下来,就是巩固后场结构,然后进一步把手术刀挥向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