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西亚+非洲市场怪相 高价低能和低价高能兼具
记者寒冰报道 相对于比较完善的欧洲市场,比较熟悉的东亚市场,西亚(大区,包括中亚,下同)&非洲市场,算是中超投资较少的,近十年只有36次交易,所以该地区对中超,堪称鸡肋。而权敬原、克里梅茨、伊斯梅洛夫和斯蒂夫几名算是成功的引援之中,仅有权敬原一人是位列“西亚&非洲”引援金额榜前7,更体现了这个市场的怪相:高价低能和低价高能一应俱全。
甲A时代,中国足球大多仰赖性价比高的拉美、非洲外援,只有万达、申花等少数豪门有引入欧洲外援的经历。至于从西亚引援,最出名是1999年万达耗资百万美元,从伊朗豪门波斯波利斯签下伊朗国脚萨赫鲁迪,遗憾的是,他和其他来自西亚&非洲市场的大多数外援一样,性价比太差,3个月就被退货。
中超引入亚外的高潮是2009年,亚足联特设亚外,中超跟风,不过,热门市场是东亚的韩国和澳大利亚,西亚虽不断有球员加盟,但成功者甚少;非洲市场更是贫瘠,中超的非洲外援,多数从欧洲引进,直接从非洲购买的个案罕见,成功者只有斯蒂夫。
中超的投资热潮,西亚&非洲市场也赶上了,其中2015年是巅峰,2017年随着权健高调入市又火了一次。不过,随着中超取消亚外政策。亚外数量断崖式下跌,西亚&非洲市场又进入冰河期,其中2019年中超只有天海的巴西外援莱昂纳多来自西亚,而2020年则是一片空白—即便有限薪令,中超还是更愿意去欧洲和拉美寻找同等价位,实力更强的外援。
亚外政策前,中超甚少从西亚&非洲市场买人,亚外主要来自韩国,但亚外政策一开,物美价廉的乌兹、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国亚外纷纷登陆,2011年前,中超最出名的西亚外援是黎巴嫩的安塔尔,不过,他来自德甲科隆。
随着中超资本强势,持币高调进入西亚甚至非洲市场淘金,中超签下的性价比最高外援,是乌兹的伊斯梅洛夫,他在亚泰效力长达7年半,但年薪只是从最初的35万美元涨到离队时的50万美元。确实,乌兹外援性价比很高,2011年前,几乎都是租借或免费。国安签下克里梅茨和谢尔盖耶夫(租借),两人加一起才115万美元;除了乌兹,西亚地区另一个超市是阿联酋。
不过,早年间,西亚市场过于低价,亚泰从迪拜带回巴西外援克劳迪内,年薪仅40万美元;申花从叙利亚租借达卡,费用只有5万美元;实德从棉农租借穆勒德,只有70万美元。第一个将该地区外援身价炒到百万美元以上的是申花,2012年,他们从卡塔尔的赖扬引进巴西中卫莫伊塞斯时,花了200万美元。除了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伊拉克、叙利亚、沙特和伊朗,中超触角几乎覆盖了整个西亚。
至于非洲市场,中超也没有将其遗忘。其中的开路先锋是绿城,他们从突尼斯先租后买,签下了打过非洲冠军杯的努阿提,又从弹丸小国冈比亚签下号称“冈比亚C罗”的斯蒂夫,代价是10万美元,谁能想到,4年后“出口转内销”的他,身价居然激增了40倍!
中超爆买西亚市场,比爆买欧洲还要早1年,当时,鲁能耗资800万美元,从阿联酋签下了拥有巴勒斯坦护照的巴西人儒西莱,刷新中超亚外身价纪录;上港更以1350万美元转会费,1000万美元年薪的天价,从阿联酋挖来加纳国家队队长吉安,他也是迄今为止,中超从亚洲地区引进的身价最高的外援,吉安加盟,当时引发的轰动丝毫不亚于4年前的孔卡。
整个西亚&非洲市场意识到,他们不仅可以豪掷千金购买外援,还能将他们卖到中超牟利。儒西莱和吉安,都为各自俱乐部获利不少,吉安从阿联酋到中国,连续4年拿着非洲球员最高的千万美元年薪。不过,他也是中超从西亚地区买进的性价比最差的外援,上港两年合计超过5000万美元的天价投入,只换来26场比赛8球。
然而,中超并未吸取教训,2016年,苏宁又从迪拜买来前巴西国脚若,泰达则从摩洛哥耗资800万美元,买来陌生的加蓬射手埃武纳,他在中超的经历更惨淡,10场比赛3球;随后,权健从阿联酋耗资1100万美元,购入韩国球员权敬原,创造了韩国球员在亚洲范围内转会费的新纪录,不过,权敬原还是捍卫了自己的身价,而他也凭借在中超的表现,入选了韩国国家队。
进入2018年,华夏为了保级,夏市以700万美元签下了摩洛哥国脚卡埃比,但他的表现一样平平。
十年里,中超在广袤的西亚&非洲市场,共做了36次交易,合计花了5685万美元,只有巴西市场的1/3,吉安、权敬原和儒西莱三单,就占了60%的投资额,可见烧钱高度集中的两极分化有多明显。事实上,36单交易中,只有7人身价在200万美元以上,16人是零身价加盟,几乎占交易的一半。
与中超在美洲(巴西以外)市场的投资情况相似,在西亚&非洲市场,中超投资呈现价高质低,价低质高的“剪刀差”效应。身价排名前7的高价外援中,只有权敬原打出身价,而吉安、儒西莱、埃武纳、卡埃比和若,都没能赢得信任。
上港很快放弃吉安,迅速全面转向欧洲市场;鲁能高价签下的儒西莱,实力在亚外中,算是最强的,但也没在亚冠上占到便宜,最终还是回到欧洲与巴西市场并举的引援战略上;埃武纳、卡埃比和若,都是投资泡沫中失败的典型,至于权健,权敬原从来都不是俱乐部引援的主角,而随着权健烟消云散,权敬原也离开中国,中超的西亚&非洲市场泡沫,彻底破裂。
与吉安们高价低能相反,2011年免费加盟亚泰的伊斯梅洛夫,成为中超效力时间最长的外援之一,可以说,他职业生涯的黄金期,都在亚泰度过的,也成为球队当仁不让的防线核心。
斯蒂夫在延边和贵州的表现,堪称非洲贫民窟逆袭的经典个案。这位冈比亚所谓职业实际业余的联赛金靴,被考察半年后,2015年初加盟绿城,随即被租借到中甲的延边,拿着月薪5000美元这个让他想都不敢想的数字,用17个进球帮助延边升级。
此后,延边用100万美元将史蒂夫买断,月薪也涨了10倍,达到了5万美元;2017赛季,他又在中超爆发,28场18球,在工体和天体都上演了帽子戏法。虽然随后逃离延边加盟贵州的“出口转内销”闹剧实在荒唐,但无法掩盖斯蒂夫是中超在西亚&非洲市场,性价比最高的引援之一。
类似的高性价比,还有泰达50万美元签下的伊朗国脚中卫普拉利甘吉,尽管他只踢了一年,但在泰达,他是绝对主力,在天体对恒大及收官战对重庆的进球,都令人印象深刻。
叙利亚国家队队长萨利赫,性价比也不错,当时,建业只花了20万美元,仅是同时入队的多奇卡尔的1/40,巴索戈的1/30,年薪更只有两位高价外援的1/10。虽然因外援名额限制,只出场6次,居然都有进球,最终帮助建业成功保级。
至于其他来自西亚本土的外援,就没有这么走运。阿尔滨65万美元签下的伊拉克国脚阿克拉姆,辽宁的图雷,国安的谢尔盖耶夫,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