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恩比德,为啥莫名其妙混成了退化型中锋?
如果你没听说过“得内线者得天下”,那么你肯定是一位比较新鲜热辣的球迷。
要知道,很久很久以前,状元基本都是大个子球员,选秀大会上再强的小个子也会排在大个子后面,例如:
1984年的选秀大会上,奥拉朱旺力压迈克尔-乔丹成为状元,而乔丹连榜眼都不是,仅仅只是探花而已,榜眼是谁?--萨姆-鲍维,毕业于肯塔基大学的中锋。
粗略介绍一下,这位鲍维算是及格的NBA中锋,职业生涯也场均能拿下10.9分和7.5个篮板,但进攻端奇差,作为一名身高2米16的内线,职业生涯投篮命中率居然才45.2%,wow?
他的差,是因为挤掉了乔丹成为聚焦点,反而显得更差。
所以能看出在曾经的NBA里,大个子球员是有多吃香——但中锋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曾经很传奇,现在比较鸡肋。
今天说说恩比德,他和“浓眉”应该是现在NBA里面个人能力最好的纯内线了,其实也想把“字母哥”提上来,但“字母哥”显然在位置上很不纯啊。
这时候,如果我们把视角拉到纯内线球队领袖的范围,绝对会感到不可思议,请问哪支联盟顶级强队是由那种攻防两端很强的内线大个子带领的?
湖人算一个,因为他有戴维斯,但重点还是有詹姆斯。
雄鹿勉强算一个,“字母哥”是很强的大个子球员,但他不算是纯中锋类型的内线,他是偏PF的3.4号位摇摆人。
很少吧........
所以,我现在想讨论的是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没有像奥尼尔、奥拉朱旺那样的内线大个子带队了?
如果按照进化论来看,任何生物都是长时间在自然环境下适者生存,然后进化,但这仅仅只是对于整个个体而言,而个体中的部分肯定会随着进化而强化弱化。
也就是说:
我们虽然也有四支,但直立行走后,手的作用就改变了,这样的话,如果一个人用四支在地面上奔跑,能跑得过啥?
NBA的大环境其实也一样,虽然看上去整体在不断进化,一些新颖名词例如空间.....等也在不断出现,但是整个联盟的改变却会让不同位置球员的重要性也有所改变。
例如“小球打法”出现后,曾经吃香的传统中锋就逐渐没落了。道理应该大家都懂吧,五个能跑能投能传的球员在场上,需要无限换防去针对,但传统中锋类球员受限于速度和防守习惯,会被无限小打大针对,成为无限换防的漏洞点。
于是乎,速度更快,打法更后卫的空间型内线成为了香饽饽,这也成为了时代的标签。
但是,我想扯一个“退化论”,关于现代型中锋的退化论。
乔尔-恩比德,绝对是现代中锋的典范,有身高,有臂展,有吨位还有速度,灵活性是他最有优势的天赋点,这使得他在防守端也能防小个子球员,下肢力量也不错,有爆发力,体现在横向移动和追帽上。
进攻端更是中锋里的万花筒,控球起码达到了后卫的标准水准。能从三分线持球突破至篮下,脚步灵活,试探步后跳投是他最喜欢的进攻方式之一,整体来说,拥有持球突破能力与投射能力的恩比德——几乎是NBA现役面框进攻最好的中锋。
一般来说,这样的球员,应该在球场上是为所欲为吧?
其实并不是,恩比德虽然职业生涯场均可以拿下24.1分和11.5个篮板,但他的投篮命中率仅有47.9%,对于一名内线球员,且是身体天赋极佳的内线球员来说,这投篮命中率真的偏低啊。
找一个参照物,打法更偏内线的“字母哥”,职业生涯场均投篮命中率是52.5%,远高于恩比德。
为啥会这样?
还不是因为恩比德的打法太后卫了,职业生涯场均要投3.6个三分球,也就是说在进入NBA之前,他的打法里就有三分球,因此,为了培养空间,他必须牺牲掉一部分内线能力。
估计说到这里,很多朋友会表示现代的内线很多人巴不得有恩比德这样的空间能力呢,当然,这是事实,但那多数是在没有超级天赋支持的情况下,就像约基奇——完美的空间型5号位。
恩比德这种拥有绝佳天赋的中锋,从众拉开空间当然也可以,但遵从天赋或许才是最佳出路。
当你看到一名身高2米13,臂展2米28的中锋。在底角油漆区附近做后卫般的试探步,然后跳投打进,表面上看很优势,很全能的中锋,但如果整体进攻模式偏软,那就经不起推敲了,拥有灵活的脚步和速度,本可以往奥拉朱旺的方向去走,为啥偏偏要和杜兰特抢饭碗呢?
数据上看,在2019-20赛季,恩比德在内线仅仅出手了282次,场均内线得分也仅有8.6分,这数据有多尴尬呢?我们还是找“字母哥”作为参照物,他本赛季在内线出手了691次,场均内线得分高达17.5分。
这样一对比,不仅尴尬还好耐人寻味。
所以,恩比德绝对是中锋退化论的典型,空间型内线绝对是时代趋势,但并非对于所有内线球员来说必需如此——那种有内线统治力天赋,却重点拉到外面去打的中锋,就像是羊群的尾巴,他们在适应时代,却不懂自己的优势。
这样会造成一个怎样的结果呢——强行把自己拉近到了平均线的水平。
恩比德只是一个缩影,而中锋位,现在成了最中庸的位置。
为啥?
因为很多中锋球员丢了自己吃饭的饭碗,再去找别人吃饭的饭碗,然后在别人的饭碗那,做得又没有别人好,不上不下,只能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