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刷屏朋友圈:中国企业,其实最该学女排

发布时间:

2020-09-29 19:58:48

类型:

综合体育

来源 :nba录像吧

1978年,曼谷亚运会,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 然而决赛时,关键时刻却接连丢分,最终惜败于正处鼎盛、已连胜百场的日本女排。 那一年,观众席中坐着一位16岁的小孩,叫做陈可辛。 谁也想不到,42年后,还原中国女排40年辉煌拼搏的电影《夺冠》的导演,正是陈可辛。
《夺冠》上映前,陈可辛曾感慨过:“1978年,那是我第一次现场看中国女排。那时坐在场边的我,16岁。现在我快60岁了,拍了中国女排的故事。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
 对几代中国人来说,对过去40年而言,“中国女排”这4个字,有着特殊的含义,早已不仅仅是支队伍,甚至都超出了一项体育运动的范畴。 那是一整个时代的呐喊。中国女排早已成为了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编 辑:一 一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中国女排40年

 

很多人会想起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时间拨回到1981年11月16日傍晚,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饭后全中国上下一片静悄悄,大家紧张地围挤在黑白电视机前,或者竖起耳朵收听着从收音机中传出的每一句话。

 

那是第3届女排世界杯决赛,正在日本大阪举行。中国女排面对的是卫冕冠军、被称为“东洋魔女”的日本队。比赛已经进入到决胜局,十分焦灼。

 

“15平!”在小分落后的关键时刻,主攻手郎平顶住了压力,一记重扣扳平比分。紧接着,“16:15!”“17:15!”连续两个双人拦网,中国女排第一次赢得世界冠军。

 

“我们赢了!!!”电视机内外都传出了热烈的欢呼声。北京大学4000多名学生冲出宿舍,在操场高喊“中国万岁!!!”

 

当时,还在武汉钢铁学院读大四的许家印,像发了疯似地绕着校园跑了3圈,一群人边跑边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据同学回忆,许家印当时只有两个爱好:看女排比赛、吃1毛钱一碗的热干面。甚至热干面可以不吃,但女排的比赛必须要看。许家印经常会住到学生会去,因为那里有全系唯一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

 

如今这代中国人,已很难理解1981年女排夺冠对这片土地的意义。

 

那时的中国,太需要一个被世界认可的冠军了,人们太想摆脱掉沉甸甸的“东亚病夫”称号。

 

那一年是改革开放的第3年,满大街都在放《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切看上去欣欣向荣。

 

但实际形势并不那么乐观。无论是改革,还是开放,都走到了一个瓶颈期。

 

《经济学人》这样评价这年的中国:外汇储备吃紧,国内通胀严重,石油产量瓶颈,出口下降。

 

那是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国门初开,人们突然发现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那么大,一时迷茫、怀疑、沮丧弥漫。

 

那时中国女排在国际比赛中拿金牌,意义完全超出了体育范围。大家感觉中国也可以强大,我们也可以自信。

《夺冠》刷屏朋友圈:中国企业,其实最该学女排(1)

后来几年,只要是有女排的比赛,就是万人空巷。中国女排也在5年时间里5次夺得世界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前无古人的五连冠王者。

 

中国女排也因此成为了一面旗帜,是80年代的象征,振奋了那个时代。

 

连《人民日报》都评论:

 

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加速度。媒体中类似的报道比比皆是:某工厂女工看了女排的事迹后,每天早来晚走,产量天天超额完成任务;某煤矿工人看完女排比赛后,自觉加义务班,日日超产。

 

然而,几年后,中国女排这个图腾却“崩塌”了。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半决赛遭遇苏联女排,三局比赛,中国女排总共仅得到11分。尤其是第一局0比15的难堪比分,成为女排有史以来最耻辱的时刻。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女排陷入低谷,整支队伍的士气十分低落。1995年时很多赞助商都离开了女排,女排掌握的基金上只有1000多元。

 

在最困难时,TCL抛出了橄榄枝。当时,听闻郎平重新担任中国队的主教练,TCL创始人李东生从广东飞到北京,又跟着追到广西,一路滂沱大雨,费力找到郎平要求无偿赞助中国女排。

 

女排1981年首夺冠军,TCL正好创立。李东生回忆道,“我们那一代是一穷二白,对中国女排印象很深,女排精神鼓舞、影响了我们一生”。

 

在1996-1999年间,TCL相继向女排的基金会捐款了近380万元。

 

到2003年日本世界杯,被称为“黄金一代”的中国女排击败了日本队,再次获得世界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0:2落后的情况下绝地反击,最终3:2逆转俄罗斯,时隔20年重获奥运会冠军。

 

但此后,又是一别近10年的低迷。2013年,已经53岁的郎平再度执掌中国女排,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3年后,2016年里约奥运会四分之一决赛上,中国女排在满场嘘声中,以3:2淘汰了连续两届奥运冠军得主、东道主巴西队。最终时隔12年,中国女排再次拿到奥运冠军。

 

……

 

40年来,中国女排先后夺得过10个世界排球“三大赛”冠军,多次上演惊天逆转、多次豪取连战全胜。

 

从1953年成立,到2019年拿下第10个三大赛冠军,中国女排也是整个中国从新生到繁荣的缩影。

 

女排的影响力,早已远超体育本身,她们是时代的集体记忆,也是激励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

《夺冠》刷屏朋友圈:中国企业,其实最该学女排(2)

经历过40年的大起大落,无论是女排自己,还是大部分中国人都已经意识到了女排精神的真正内涵:

 

“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是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还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土,眼里有光、心里有火。

 

就像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无论哪个时代,命运总是垂青那些咬紧牙关与生活死磕的人。

 

中国企业,最该学的其实是女排

 

40年来,中国也同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中国企业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向华为、阿里等企业学习的浪潮。

 

但回顾女排的历程,我们发现中国女排身上同样藏着许多企业“打胜仗”的管理之道。

 

从结果激励,到选人用人,从专业指导,到科学方法,中国女排无不闪耀着科学主义、专业主义的光芒。

 

中国企业,最该学的反倒是中国女排:

《夺冠》刷屏朋友圈:中国企业,其实最该学女排(3)

从1981年夺冠至今,无论是身处高峰还是陷入低谷,中国女排都有一个使命是贯穿始终的:夺冠。

 

竞技体育的目标,始终是攀登高峰,取得一个好成绩。哪怕再超脱的球队,仍然会被束缚在胜负之间;再淡定的观众,也会在取得一场荡气回肠的胜利时难掩兴奋。

 

所以白岩松在谈到中国女排时,才会说:“常有人跟我说,体育里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说不对啊,在体育比赛当中,一定要学会让赢成为一种习惯,让胜利成为一种记忆。胜利才是成功之母。”

 

胜利才是最好的发动机。这点对创业企业来说尤为如此。

 

因为创业就像是一场接一场的交锋。创业者最大的压力就是,所有问题到你这都要有答案,你要硬着头皮跟员工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还要拼尽120%的力气带领大家赢得这些东西。

 

所以任何一家企业都要像女排一样:以结果为导向。最好的团建方式,其实就是从胜利走向胜利。


只有打胜仗的团队才能有凝聚力。

 

团队是许多公司最大的痛点。

《夺冠》刷屏朋友圈:中国企业,其实最该学女排(4)

通用电气曾有过一张图表,按价值观和业绩把员工分成了几类:业绩又好、价值观又好的是“明星”;业绩又差、价值观又差的叫“狗”,应该果断放弃掉。

 

那些跟着老板兢兢业业干了很多年,任劳任怨但就是没什么业绩的叫“小白兔”。慢慢地,小白兔就变成了“大白兔”,他们其实是公司最大的危害。

 

最糟糕的是,一个公司里大部分员工是“牛”,见风使舵。如果公司的“明星”都升官发财了,那“牛”就会变成“明星”;如果一个公司的“小白兔”过得很好,那“牛”就会变成“小白兔”。

 

我们经常能看到,凡是管理者心软的,他的周围就都是“大白兔”“小白兔”,公司的发展就会遇到瓶颈;凡是老板有魄力拿下“小白兔”,公司发展就没有阻碍。

 

所以比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找对做事的人,让公司从“流程驱动型”变成“人才驱动型”。

 

2013年,中国女排面临前所未有的低谷,100天内接连输给泰国、韩国,亚锦赛上仅拿到第4名,是38年来中国女排最差的战绩,被嘲讽为“384”。

 

史无前例的低谷,预示着史无前例的改革。2013年后,新一代女排队伍组建,只留下了惠若琪、魏秋月、曾春蕾等少数几个老队员,把更多队员换成了“更活泼、更聪明也更有激情”的90后和95后球员。


像最年轻也是个子最高的袁心玥,当时有意见说,袁心玥是用不上的,太软了,差得太远,她来了还得重新教她扣球动作。最终袁心玥依然是从国少队连跳3级,直接被选入国家队。

 

朱婷同样如此。当时连郎平身边的赖指导都不知道朱婷是谁,朱婷的一传技术更是被媒体描述为“惨不忍睹”。


但这些新人,依旧得到中国女排的大胆使用、悉心培养,使这批新秀迅速成长为国家女排的绝对主力。这才有后来的“三大赛”的三次夺魁。

 

一般来说,企业的持续成长靠什么来驱动和支撑呢?

《夺冠》刷屏朋友圈:中国企业,其实最该学女排(5)

主要是两种力量:激情的力量,理性的力量。


创业起初跟创始人及小团队内心的渴望、冲动有关,靠的是一腔热血;但企业最终要想做大做强,靠的主要是理性、科学的力量。

 

就像王石创办万科时,读到了一本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书中讲到新基督教强调科学、理性,这是工业文明产生在西方的文化伦理基础。

 

王石读完后很感慨,所以他创立万科时就提出了两点:职业经理人制度,强调人的自我驱动;阳光照亮的体制,讲理性、讲科学、讲规则、讲制度。

 

中国女排同样如此。许多人对女排的印象还停留在:艰苦拼搏、伤痕累累,但其实女排持续夺冠背后,却是科学、专业、理性、方法的驱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已经意识到了科技对竞技体育的巨大作用。

 

电影《夺冠》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时国家体委科教司的工作人员,坐了两天两夜的车赶到福建漳州女排训练基地,向教练组介绍了美国女排正在尝试通过计算机协助训练。

 

美国女排已经分析了中国球员的全部技术特点。在电脑面前,中国女排毫无秘密可言。影片中,听到美国女排采取“电脑+大数据”的辅助技术,中国教练员径直走向排球网前,把球网摇高了15厘米。

 

从2.24米,提高到2.39米。前者是女排球网的高度;后者是男排的标准。换言之,从今天起,女排当男排练。


在当时,“老女排”只能用这种非常规的“笨办法”“苦办法”去硬刚美国队和日本队。

 

但背后代价就是多少数不清的流血流泪,是打碎牙往肚里吞。

 

“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新千年以来,尤其是2013年以后。中国女排精神完成了从“刻苦制胜”,向“科学制胜”的演化:

在教练组的指导下,中国女排引进了意大利的技术分析软件,可以快速计算出某个位置对手所有扣球路线,然后据此布置防守,改变进攻。
除了教练组用大数据制定战术外,大数据还被用来为队员定制每日饮食。
女排还摈弃了深蹲等传统训练方式,因为蹲杠铃虽然能有效锻炼大腿肌肉,但却更容易让腰部和膝关节受伤。
女排还搭建了复合型教练团队,明确分工:不但有专门的技术统计,二传手、主攻手和副攻手在技术暂停时,都会有专人进行提点。
……



竞技体育,不是简单吃苦就能夺冠的。赛场上的奋力搏击、勇夺第一,离不开场下科学的用人、专业的管理、专业的指导、科学的训练……。唯有如此,中国女排才能迎来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专业主义、科学主义的胜利

 

新时代的女排精神不是“鸡汤”,背后是专业主义、科学主义。

 

而有这么一个领域,跟竞技体育有很多契合之处,追求的目标都是勇攀高峰,相信的也都是科学、方法的力量。

 

这个领域,就是教育。

 

在这个领域中,有这么一家企业。5年前在北京上地的一间小房子中创业,并迅速成长为独角兽,其背后正是专业主义、科学主义的胜利:

 

2015年创立的作业帮,如今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K12在线教育平台,旗下产品日活用户突破5000万,月活用户突破1.7亿,累计激活用户设备超8亿。

 

今年4月17日,作业帮宣布与中国女排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女排在教育领域全球独家代言合作伙伴。

 

作业帮相信,跟女排依靠“科学、专业”取胜一样,教育和学习同样也是有方法的,是需要尊重科学规律的。

 

就像作业帮创始人、CEO侯建彬所说,一支球队最幸运的莫过于遇到一个好教练,一个学生最幸运的莫过于遇到一位好老师。作业帮对教育、成长的理解,与中国女排对体育、竞技的理解,高度一致。

 

如果没找对方法,花大量时间也是无意义的浪费;而这个方法,是需要被传递、被教育的。莘莘学子同样少不了“专业指导”。

 

以中国人最为头疼的英语学习为例,作业帮直播课老师们发现——多数学生照着课本背单词,但其中大量单词高考根本就不考,高考常出的几百个单词,课本上根本就没有。

 

几十年来,中国大批学生英语学习受挫,一个症结就是背的单词没考,考的单词没背,与努力无关,是方法问题。很多学生甚至试图把3500个高考单词拼写全记下来,但大量单词可能一辈子也不用拼写它。

《夺冠》刷屏朋友圈:中国企业,其实最该学女排(6)

作业帮直播课老师们的解决方法很简单,进行单词分类。高考大纲3500个词汇量,他们结合大数据和10年高考真题研究,做了如下分类:

 

首先,高中词汇分成阅读单词、写作单词、听力单词,还有词组。每一类单词在高考中要求不同,比如阅读单词3500个,只需知道词义,不需要记拼写;900个听力单词,给学生配备了MP3音频;1600个写作单词,需要掌握拼写。

 

而且,作业帮直播课的单词表不是按照市面上词汇书常规的ABC字母顺序排列,而是根据高考出现频率排列。哪些单词经常考就先背哪些,哪些考的不多就晚些背。

 

教育-学习首先要做减法,用最科学的方法,把宝贵时间用于解决学生的效率问题、成就感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就上来了,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自驱力。

 

像这样专业功底扎实的教研教学老师,作业帮直播课有800多位。这些老师都是“百里挑一”,很多都来自北大、清华、斯坦福等全球顶级名校。比如高中英语名师团队,30%是清北毕业,40%是海归硕士。

 

像这样的课程和“大招”体系,作业帮直播课小初高各科共有200多个。每门课程的开发都基于行业最大的2.5亿题库数据和行业最大的月活1.7亿的用户数据。

 

5年来,作业帮直播课已累计服务付费课学员超过2000万。

 

就像中国女排十次夺冠,作业帮成长为在线教育引领者,背后信奉的同样是科学主义、专业主义。

 

给更多人带去正向的力量是不变的使命

 

回望40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是各行各业的榜样,那时就连学生的作业本上都以女排为背景,印着“人生能有几回搏”。

 

中国女排这股拼搏不息的精神,数不清振奋了多少中国人。那些奋斗不息的青春岁月,也成了无数中国人的黄金记忆。

 

到今天,中国女排则是专业精神的证明:好的教练打下基础,科学训练体系保持常青。

 

但无论时光怎么流转,方法论如何变迁;无论是站在五连冠的巅峰,或是远离领奖台的低谷,中国女排有一点核心精神永远没有改变:

 

“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为国争光就是我们的义务和使命。我们的目标永远是——升国旗,奏国歌。”

 

换句话说,给更多人带去正向的力量,感染更多人去积极地拼搏,永远是女排不变的使命。

 

同样地,在中国,有很多孩子人生的前18年,就像早期的女排,信奉“不想一辈子吃苦,就必须闻鸡起舞”。

然而,却并非所有孩子,都有机会完成“女排式的转变”,去接受更为科学、优质的教育。

 

这就像“一堵高墙”无形地横亘在他们面前。

 

这正是中国教育现实的另一个侧面:中国有1.94亿的中小学生,其中70%的孩子分布在3线到6线的地区。很多在一线城市孩子们听起来轻松的题目,低线城乡许多孩子根本听不懂。

 

所以在作业帮这群曾经的学霸老师们心中,有一个强烈愿景:把优质教育资源,以最合理成本送到全国各地孩子们手中。

 

这不啻于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作业帮就是要搭一把梯子,帮更多孩子更好地跨越社会的高墙。

 

就如作业帮创始人、CEO侯建彬所说,最终评价作业帮这家教育公司的核心标准只有一条:到底正向地、正确地影响了多少人。希望越多越好。

 

今年初疫情期间,作业帮免费直播课在浙江山区里的学生刘苗苗,她十分喜欢课程和老师,屋里没信号,户外下着雨,让妈妈打着伞也要听。山里信号差,母女两人坐在山顶看老师直播。

 

山上很冷,又逢冬季,母女俩冻得瑟瑟发抖。她们哈着气,盯着屏幕。就像在看一束光……

 

那一刻,时间仿佛回到四十年前,国人紧张地围挤在黑白电视机前,或者竖起耳朵收听着从收音机中传出的每一句话……


参考资料:

[1]. 40年,从女排开始的精神高地,齐鲁周刊社;

[2]. 中国女排的40年,饭统戴老板;

[3]. 对话作业帮侯建彬:“发现并激发个体巨大潜力,是我们存在的最底层逻辑”,网易科技、网易公开课;

[4]. 排球女将,兽楼处;

[5]. 1.8亿中小学生,最挑剔的他们到底想要怎样的直播课,人物。


  

排版 | 张溪冉

 审校 | 叶开甫  轮值主编 | 曾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