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热身总结报告:人员大问题,进攻大难题
记者陈永报道 1比2不敌乌兹之后,国足结束了10月份的集训和热身。至此,国足围绕36强赛的系列备战全部结束:从3月份开始,历经6月份、9月份和10月份总计四次集训,期间打了8场热身赛,总战绩是3胜2平3负:胜缅甸、越南和巴勒斯坦,平新西兰和马来西亚,输给了新西兰、叙利亚和乌兹。
遗憾的是,结束之际,我们多少有些茫然——11月份开始的36强赛,我们能打好吗?这份茫然,和国足模糊的表现相关:扬科维奇的战术思路大家都知道,但最终呈现出的过程极不稳定,其中最令人揪心的,是国足进攻的效率。另外,扬科维奇的用人有时候完全让人看不明白,一方面偏爱“联赛的替补球员”,另一方面国足的后腰、右边翼卫等位置至今未找到合适的人选。
或许,扬科维奇真的心里有底,毕竟,他一直强调“收集到了有用的信息”。
很多球迷们总是称国足战术如今是“瞎踢战术”,但其实扬科维奇的战术设想还是比较清晰的。其一,阵型方面,3中卫的阵型,根据场上的形势,会在343、442、541之间进行切换;其二,战术要求方面,对阵不强于国足的对手要实行高位逼抢,而面对实力更强的对手则会主动回缩,比如对阵越南和对阵乌兹完全就是两种打法。
但几个问题,让扬科维奇的理想至少在备战阶段无法实现:
其一,球员的执行力或者说能力,包括阅读比赛的能力,实在是太一般了,根本无法完全贯彻扬科维奇的要求,此外,中国球员普遍更习惯4后卫的战术也是一个层面的原因。
其二,球员的表现非常不稳定,不管和越南还是和乌兹,上下半场的表现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这种极其不稳定的表现,一方面和能力相关,另一方面和心理相关,自然也让技战术的实施和贯彻遭遇了大问题。
其三,国足真正的阵地防守层面做得还算不错。问题出现在两个环节上:首先是攻守转换的环节,9月份表现不佳主要是由攻转守做得不好,逼抢不到位导致动辄就出现防线缺口,进而整个防线就面临大问题,比如和叙利亚的比赛便是如此,而和乌兹的两个丢球则是由守转攻出现了问题,失误酿成大错。另一点,目前国足的进攻球员能力确实一般,比如艾克森老迈、武磊状态不佳,几个边路球员表现也不稳定,打不出进攻,自然就踢得非常凌乱。
扬科维奇最头疼的其实也是进攻问题,他在几次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都提及了这一点。
或许,扬科维奇的技战术要求略显复杂了。不排除他高估了球员的能力,2003年龄段国青队主帅安东尼奥似乎是另一个极端,他放弃了任何复杂哪怕稍显复杂的要求,就是纯粹的防守反击,甚至可以称之为“730战术”,反而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8场比赛之后,扬科维奇恐怕必须要对国足的整体战术给出更清晰的定位了,目前来看,进一步调低对国足的期望值,最大可能简化战术,或许是粗暴但有效的方向之一。
和技战术相比,用人才是更大的问题。国足已经完成了所有的36强赛前的热身赛,但至今,我们仍旧找不到合适的后腰,也找不到合适的右后卫,其实其他一些位置也存在大大小小在问题,只是不像国足的后腰和右后卫两大问题明显而已。
扬科维奇在用人上还有两种类型的对球员期待过高,让人摸不清头脑,这其实也加剧了国足用人问题的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