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科维奇:高级战术的改进空间
当涉及到扬科维奇时,我们不禁想起那些在欧洲流行的高级战术。他在后场来回倒球,然后突然出球,这种打法在欧洲风靡一时。但是,就像其他许多事物一样,这种战术还有改进的空间。
如果不是前一场比赛丢球过早,而且对手的逼抢能力过强,我们可以肯定扬科维奇会勇敢地继续玩这种战术。
扬科维奇显然向孔蒂致敬学习。孔蒂喜欢使用三中卫的战术,强调积极的跑动和战术纪律。但是,中国国家队仍有改进的空间。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孔蒂喜欢将一名边后卫踢成边中卫,利用他们出色的技术来快速回防,并在进攻时提供支援。张琳芃是一个优秀的球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状态已经下滑。所以我们需要考虑其他的选择。
未来的国家队可能不会同时上场三名传统的中卫,而应该有一名边后卫改变位置。比如刘洋可以踢左中卫,利用他的速度和技术优势,与蒋光太和朱辰杰搭档。边中卫需要有一定的覆盖范围,必要时能够参与到中场的防守中。这对于源帝来说是一个弱项,所以他在踢右中卫的时候效果一般。
刘洋踢翼卫可能并不合适,因为这涉及到我的一个理论,稍后我会解释。
另外,很多人批评刘彬彬的防守问题,但我认为这并不是问题。教练将一个边锋改成边翼卫时,肯定已经考虑了他的防守问题,问题实际上出在他的进攻能力上。他缺乏主动进攻的思维和能力。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词:“阵眼”。
孔蒂同样喜欢将边锋改为边翼卫,他有两个关键的阵眼:一个是能控住第一点有冲击力的中锋。另一个是一个能覆盖范围广、能做全面工作的边翼卫。其他球员可以说是角色球员,只是有不同水平的区别。扬科维奇选择了张琳芃和刘彬彬,显然考虑到他们在重要比赛中的经验以及个人特点,但实际上并不是最合适的选择。
在强调边路的战术中,进攻型的边翼卫需要大量触球。除了必要的体能和速度外,还需要根据场上形势自己去思考什么时候突破,什么时候传球,什么时候回防。刘彬彬显然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例如,韦世豪有这个潜质,他不仅有攻击性,回防能力也很出色,传球也很准确。这就是所谓的阵眼。刘洋有相似的特点,但他在边路上无法甩开对手(在国内可能可以),除了传中以外很少有“突如其来”的传球,所以他只能在紧急的时候使用。其他的边后卫或者边锋要么脚下技术不过关,要么身体素质不出色。
至于右翼卫,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能够奔跑和拼搏的后卫,这样的选择就多了。例如徐浩峰和何宇鹏,还有诸如河南队的迪力穆拉提和长春亚泰的阿不都海米提等。
最后,尽管扬科维奇在前场设置了三名前锋,但其中一名经常需要回撤到中场来接球。这种战术显得繁琐而且容易导致球队失衡。与其如此,不如直接安排一名正面的中前卫,将两名前锋固定在中路,打得更加简洁。不要让武磊跑到边路(因为他更适合踢中锋),他只是一个穷人版的劳塔罗。
孔蒂的战术要求两名中前卫都具备超强的跑动能力。我们可以尝试使用王秋明和王上源,虽然他们的身体条件不太理想,但他们跑动积极,覆盖范围广,还能组织进攻。李可和吴曦的站位性不适合这种战术。
国家队的后场出球系统仍然是3-1结构,过去一直使用李可(偶尔源帝)。很多人批评李可回防不积极,但张琳芃在采访中已经透露了一些端倪。他说蒋光太刚来的时候仍然沉浸在传统英式思维中,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球来了就踢走,不补防也不呼应,现在已经好很多了。李可的问题可能也类似,我们经常看到他犹豫不决。想上又不敢上,想防守却不敢跟上,这是因为他不愿意离开自己的防区,他担心离开自己的位置会导致防区无人覆盖。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就是我之前提到的增加一名中前卫,让李可站好自己3-1结构的位置,将连接前后场和填补空间的任务交给王秋明和王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