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失算?中超降薪却留下隐忧,这时候该有人为球员说句话
千呼万唤始出来。今天,中国足协终于官方发布一则通告:原则上与各职业足球俱乐部代表,达成了球员降薪的共识。在世界主流联赛几乎都在降薪的背景下,中超降薪也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在当下的社会语境里,球员是否降薪,不仅是在算经济账,更涉及很多层面的象征意义。
不过,足协公告中的一句话却值得玩味:“尊重国际足联关于疫情影响下处理球员合同及转会的相关指导意见。原则上一致同意俱乐部和球员在充分协商的情况下实行全队统一标准的合理减薪。”显然,足协给各俱乐部作出了很明确的指示:球队降薪,需要执行一个“统一标准”。
至于具体的降薪标准是多少,足协没有硬性规定。按照各俱乐部不同的财政情况,这一标准或许是20%,也可能是50%,但无论如何,都要执行“统一标准”这个大前提。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在鼓励俱乐部实行“一刀切”式的降薪。但考虑到职业球员、哪怕是同一球队球员之间巨大的贫富差距,足协此举是否合适,有待商榷。
举个例子,上海上港一线队里,既有胡尔克、奥斯卡这种年薪收入过亿的富豪,也有年薪几十万元的新秀,差距岂止千倍!如果都按照一个标准进行降薪,显然是对低薪球员的伤害更大。其他中超球队,除了极个别整体收入水准不高的俱乐部,其余的情况,大抵都和上港类似。
这就好比同一个公司里,总经理月薪十万,我月薪5000;都按50%的标准降薪,总经理依然吃喝不愁,而我可能连房租都交不起。因此,按照“统一标准”降薪,除非能先平衡住中超俱乐部过大的贫富差距问题,否则就等同于“耍流氓”。
因此,一个更为合理的方案是,将球员按照年薪待遇划分成不同的档次。比如说前文提到的胡尔克、奥斯卡,以及保利尼奥、高拉特、扎哈维、塔利斯卡、特谢拉等中超最富有的球员划分为一个档次。执行最高比例的降薪标准;剩余的球员按照年薪高低,降薪比例依次减少。
或许有人会说,即使按照统一标准降薪,仍然是高薪球员“吐”出来的钱更多,低薪球员那点儿钱只是跟着“凑份子”而已。这话虽然不假,但别忘了,在这种困难时期谈论降薪,我们不仅要关注富有的球员能做多少让步,更要关注经济并不宽裕的球员能否挺过这道难关。要知道,中国足坛充斥着大量底薪不高、只能靠打比赛赚奖金为生的球员。联赛推迟开幕,本就等于断了他们的财路。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对绝大多数并没有靠踢球发大财、坐拥名车豪宅的球员而言,尤其如此。
因此,当涉及到降薪这样的敏感话题时。应该有一些什么人、或者什么机构,来代表数量最广大的“平民”球员发声,与足协沟通、与俱乐部谈判,只有这样,最终拿出的降薪方案,才能够最大限度体现公平,和对弱者的尊重——在西甲、意甲,乃至于美职篮,球员工会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而在中国足坛,我们的球员却似乎仍未找到真正值得托付的组织。